灾备建设和规划浅谈

发布者:administrator    发布时间:2018-06-19   阅读:2493次

       灾备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护业务的连续性运行,除了技术层面的支撑外,还有人员、规划和流程等非技术决策层面支撑。只有技术和规划通力配合,才能在真正发生灾难时保证业务连续性;

    业务连续性规划是进行灾备建设的大前提。没有业务连续性规划,灾备建设就没有意义,充其量只能做到数据不丢失,不能及时恢复业务运行,而保障业务连续性运行才是真正核心。通过业务连续性规划,分析梳理出各项业务的恢复优先级及其恢复要求(RTO、RPO 以及恢复业务所需的资源等),进行业务连续性规划的方法通常采用国际上流行的DRI 十大最佳惯例:

 

  • ①规划启动与管理 

  • ②风险评估与控制(RA)

  • ③业务影响分析(BIA)

  • ④制定业务连续性策略

  • ⑤应急准备及响应 

  • ⑥编制和贯彻实施业务连续性计划

  • ⑦认知与培训计划

  • ⑧业务连续性计划的演练、审计和维护

  • ⑨危机沟通

  • ⑩与外部机构的协调

       这些规则适用于企业和业务功能,当然也适用于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规划确定了保护业务的各项要求(如RTO、RPO等),支持业务运行的信息系统自然就要根据这些要求来确定相应的信息系统恢复目标和恢复策略。

       通过业务连续性规划梳理出业务的恢复要求和恢复优先级后,就要根据这些要求来梳理支持这些业务的IT 应用,同样需要分析出这些IT 应用的恢复优先级和恢复指标(RTO、RPO,以及恢复所需的资源等)。

     灾备规划采用的方法与业务连续性规划的方法基本一致,主要区别仅在前者针对的是支持业务运行的IT应用和系统,后者主要关注的是业务流程。这里针对IT应用和系统的恢复要求应该与针对业务的恢复要求相匹配。通过灾备规划,确定所有支持业务运行的IT系统的各项恢复指标,并制定IT系统的恢复策略以及IT系统的恢复计划。

 

      根据灾备规划对支持业务运行的IT 系统提出的恢复要求和恢复策略来设计灾难恢复技术方案,例如同城灾备、异地灾备、两地三中心、双活、云灾备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评价这些技术方案的适用性时,并非恢复时间越短就越好(恢复时间越短往往成本也越高),满足灾备规划确定的恢复要求才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满足灾备规划提出的恢复指标要求、技术成熟可靠、成本效益高的灾备方案才是最佳选择。

 

      灾备方案的实施是确保所设计的灾备方案真正有效的重要环节,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场地选址、产品选型、服务商选择、资源保障、项目管理、验收评审、演练测试等内容。同时还应该根据灾备设计方案,结合业务连续性规划要求,制定出完整的灾备计划(包括灾难应急响应总体预案、危机沟计划、各系统的专项应急预案等),确保各部门在灾难发生时能够统一协调地行动。

 

风险分析与业务影响分析


1. 风险分析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确定IT运行环境中存在哪些无法接受的物理威胁或者可能发生的灾难,并对灾难发生的可能性、目前可能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该灾难所威胁的资产价值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带有优先级别的需要防范的风险及其分级列表,并制订出可能的处理方法。例如接受该灾难发生时的风险而不进行防范、制订该灾难的预防措施或者采取购买保险等风险转嫁策略。


2. 业务影响分析


      在本阶段,通过走访各业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对各种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了解各种业务流程对企业的重要性和时间敏感性。同时根据相关的评判原则,得出在核心流程由于灾难发生而无法正常进行时企业本身的损失情况。这种损失可能是可以量化的,例如单据的丢失、计算的错误而导致的直接损失;也可以是无形的损失,例如客户满意度及竞争优势的丢失。通过对可量化和不可量化损失的综合考虑,得出各种核心业务流程对于灾难受损的可容忍程度,并作为确定其恢复优先级的决策依据,最终确定这些核心业务流程的恢复要求指标。

 

灾备方案设计


      结合分析阶段的分析成果,以及企业本身在灾备上的投入,制订企业短期、长期范围内的灾备策略和目标,并有意识地将企业本身的人员组成和组织架构做出调整以适应策略要求。本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制订出灾备的具体实施方案。

 

      灾备方案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大,但所有的灾备方案都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恢复时间、实施与维护灾备策略所需的投入等。灾备恢复时间的需求越短,所需的实施成本就越大,实施难度也就越高。

 

灾备计划制定


      有了IT 系统的恢复方案,只能够保证在灾难发生时,IT 系统的恢复能够支持业务的恢复目标,但是业务的连续性并不只是IT 系统的恢复。因此,灾备方案在设计中还需要涉及包括办公场地、办公设备、紧急流程、指挥架构、人员调度等多方面、多部门的综合考虑。只有业务执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灾备目标的要求,才能够认为灾备方案的目标得到了满足。因此,需要制定一个完整的灾备计划,来统一协调各部门在灾难发生时的行动计划。同时制定灾备计划时需要确保其与企业业务连续性计划协调一致。一般来说,每个企业都应该设立一个由领导挂帅,各业务部门和IT 部门联合组成的一个灾备指挥小组。

 

灾备方案实施


      灾备体系的搭建经常需要涉及到公司内多个部门的协调,因此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把每项工作的内容、目标要求、实施的方法步骤以及督促检查等各个环节都做出具体明确的安排,具体落实到工作分几个阶段、什么时间开展、什么人来负责、领导及监督如何保障等。

 

      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规定性,表现在一方面,方案实施要根据方案分析和方案设计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而不能是随意进行有效的灾备操作流程往往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减少错误。反之,就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在虚拟环境下的灾备系统,就要提前规划需要用几台服务器去虚拟出三十、四十,甚至上百的虚拟服务器,而且需要长期运行。如果没有好的操作流程,不利于灾备中心的运维。另一方面,方案实施工作具有强制性,一旦开启,相关部门单位就要按照具体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灾备演练


      灾备演练是基于不同灾备类别中某一特定的场景而进行的,灾难场景不同、灾备技术复杂度不同,演练的技术过程与周期也不尽相同。


      具体的演练包括:系统更新、调整,原有的灾难恢复预案是否仍然有效;灾备系统是否需要进行有效的更新;系统切换流程、步骤是否有遗漏和错误;灾备系统的切换时间是否可以满足业务的恢复需要等。常见的三种灾备演练方式包括:

    桌面演练也叫“沙盘推演”,是最基础的灾备演练方式。通过对初始灾难恢复预案的一个理论验证,进而测试急响应预案和灾难恢复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使相关人员了解应急响应及业务恢复流程,全面验证技术及业务管理指挥、流程操作、协调配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模拟演练以桌面演练结果为基础,由IT 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参加模拟演练,采用模拟数据和模拟业务系统运行演练。模拟演练的过程高度接近真实灾难发生时的处理过程,通过演练可以检验灾备系统的可用性、灾难恢复预案的可行性以及增加参演人员对灾难处理过程的感知度与配合的默契度。


      作为灾备演练的最高的阶段,实战演练的场景最为真实,更易于发现潜在问题并进一步完善灾备系统,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演练成本的提高。因此,在实战演练中,也会存在很多挑战,这时,关键是使其理解并支持演练能够周期性地进行,同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才是成功的演练(无论是否用到真实环境),应避免流于形式的表演。


     

返回列表